岸裡大社文書 

 

       巴宰族(Pazeh),為清領中部地區歷史舞臺上最活躍的民族,其中以臺中神岡之「岸裡」及「大社」兩社的聲勢最大,泛稱「岸裡大社」。在臺灣開拓史上佔有相當重要之地位,因此也留下為數極多的史料,尤其土官潘家所留存之文書契字,為探索清領時期至二戰後早期臺灣文化開發的最佳素材。
       昭和13年(西元1938年)潘家後人「潘元貞」,前後交付145件岸裡社古文書供臺中州立圖書館研究,後來由圖書館出資購入做為館藏。昭和19年(西元1944年)臺中州教育博物館亦轉入一批文物,其中包含岸裡社遺物,如首飾、印章、酒壺等共58件,因此在臺中州立圖書館時期,本館館藏的岸裡社古文書為全國最豐。民國53年,本館因館舍空間限制,不便保存文物,而將岸裡社古文書移交臺灣省立博物館(即今日之國立臺灣博物館)典藏。民國93年,國立臺灣博物館完成「岸裡大社文書數位典藏」,當年本館館藏之岸裡社古文書已經可以在該資料庫中全文閱覽。


 

     
潘元貞交付岸裡社古文書給臺中州立圖書館永久保管之信 潘元貞交付岸裡社古文書目錄